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计算机应用(710201)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计算机维修工等职业,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操作、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等岗位(群)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相关等知识,具备办公软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设备组装与维护、网络技术应用、数字媒体素材处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数字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2.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3. 具有良好体质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4.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5.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二)主要专业能力

1. 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2. 具备网络技术应用技能;

3. 具备数字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能力;

4. 具备制作网页、管理网站的能力;

5. 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利用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6. 具备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7. 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等。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学时

学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2020 年版)开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开设,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6

2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开设,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开设,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道德、纪律和法律规范,深刻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想内涵,增强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

36

2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开设,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学生实用文和微写作及口语交际进行训练,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传承能力,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有德行、有文化、会交际、有一定思维力、审美力以及在本专业中较好的表现力的应用型人才。

198

11

6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2

4

7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44

8

8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44

8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108

6

10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144

8

11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2

12

物理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开设,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认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经历科学实践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育科学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2

4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对接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工作岗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诸子思想智慧、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国传统民俗及古代科技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36

2

14

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职业院校学时特点,培养学时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论,提供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开设宗旨。

36

2

(二)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学时

学分

1

信息录入技术

了解计算机信息领域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基本录入方法,掌握准确、快速的中、英文盲打、听打录入技能,并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熟悉语音、手写和其他外国语言文字的录入方法。

72

4

2

办公软件应用

了解不同平台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应用,掌握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不同的设备上进行文字编辑、数据分析、幻灯片制作、数据库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 能使用主流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办公处理。

72

4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72

4

4

网络操作系统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08

6

(三)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学时

学分

1

图形图像处理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不同美型图形图像处理业务的规范要求与表现手法,掌握应用平面设计主流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相关技能, 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等业务应用。

126

7

2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了解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知识,理解动画形成原理与多媒体制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二维动画元素绘制、动画编辑、多媒体素材处理、打包集成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二维动画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主流软件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和多媒体素材合成。

144

8

3

网页设计与制作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 HTML

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108

6

4

数据库应用与数据分析

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主流数据库系统安装、数据库创建、数据访问及修改、设计窗体、备份与还原、安全管理、数据连接等相关技能,熟悉 SQL 查询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应用,能使用数据库工具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108

6

5

程序设计基础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流程控制等知识,熟悉计算机编程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发布的业务流程,掌握可视化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连接、多媒体与网络应用等编程方法,能使用编程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程序。

108

6

6

信息技术设备组装与维护

能进行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108

6

(四)实习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设备维护与销售、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等实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岗位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进入企业,了解社会以及企业各方面情况,了解各项规章制度、服务章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实习中,学生学习各工作流程,能在师傅指导下完成各岗位基础工作。通过岗位实习即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可以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具备组织生产、独立工作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实习操作的目的。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周课时教学安排

1

2

3

4

5

6

1

公共基础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2

 

 

 

 

3

哲学与人生

2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2

 

 

5

语文

11

198

4

3

2

2

 

 

6

历史

4

72

2

2

 

 

 

 

7

数学

8

144

2

2

2

2

 

 

8

英语

8

144

2

2

2

2

 

 

9

信息技术

6

108

2

2

2

 

 

 

10

体育与健康

8

144

2

2

2

2

 

 

11

艺术

2

36

 

 

2

 

 

 

12

物理

4

72

2

2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2

 

 

 

14

职业素养

2

36

 

 

 

2

 

 

15

专业基础课

信息录入技术

4

72

4

 

 

 

 

 

16

办公软件应用

4

72

4

 

 

 

 

 

17

计算机网络基础

4

72

4

 

 

 

 

 

18

网络操作系统

6

108

 

6

 

 

 

 

19

专业核心课

图形图像处理

7

126

 

7

 

 

 

 

20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8

144

 

 

8

 

 

 

21

网页设计与制作

6

108

 

 

6

 

 

 

22

数据库应用与数据分析

6

108

 

 

 

6

 

 

23

程序设计基础

6

108

 

 

 

6

 

 

24

信息技术设备组装与维护

6

108

 

 

 

6

 

 

25

岗位实习

60

1080

 

 

 

 

30

30

合计

180

3240

30

30

30

30

30

30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该专业的师资建设以培养和引进计算机方面有较高技能“双师型”教师为主。今后完善师资队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教学要求。

2.注重教师企业实践和专业及业务培训,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适应本行业的发展需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各教学场地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验实训室

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台套数应按照同时满足 50 人/班开设实训教学的标准进行配备,根据在校生人数和实训建筑面积、实训基地与实训功能分类,并建立对应的实训室。

(三)教学资源

1.选用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3.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增加专业电子图书。

(四)教学方法

1.体现“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

2.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尝试现代学徒制,借鉴或摸索经验,并推广应用。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六)质量管理

1.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遵循教学规律,立足专业实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2.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实习场所,为本专业教师进步,学生成才奠定基本的实训条件,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人才质量的规格提供基本保障。

3.教学部主任是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其职能是负责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开展内部的各项教学检查。

4.建立健全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准确、全面、快速地进行反馈。

5.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十、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计算机应用工程、网络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接续普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十一、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80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新乡市红旗区职业教育中心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